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
《社区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性质:专业课核心课
开课学院(部):人文社科学院 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48,3学分
课堂教学方法:以PPT多媒体教学为主、小组社区走访及随堂方案展示为辅
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30 分(包括课堂作业、课堂互动、出勤),期末闭卷考试 70 分。
开课时间:大二第一学期
使用教材:李沂靖主编,《社区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知识、实务模式和社区工作的一般工作及技巧,具备足够实务能力,能够在社区或机构中配合相关人员进行社区工作的开展或独立开展社区工作。
技能目标:掌握社区工作开展中社区分析的技巧、如何与社区建立关系的技巧,以及社区组织、动员、宣传策划和社区评估等方面的技巧,能够在开展社区工作中熟练进行资源的发掘和链接;掌握社区工作开展的基本过程和步骤,熟悉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能根据社区工作开展的不同阶段,熟练应用社区工作的几种实务模式,并在社区实践中进行方法整合。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价值体系,能将社区工作中的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融为一体,在工作的开展中,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他人”,鼓励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工作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社区工作
第三节 社区工作功能
第四节 社区工作特点和目标
第二章 社区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港台地区的社区工作发展经验
第三节 中国内地社区工作发展与社区建设实践
第三章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社区工作价值与伦理冲突
第四章 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视角
第三节 个人社会支持结构
第四节 社会支持网络
第五章 社区工作实务模式
第一节 地区发展模式
第二节 社会策划模式
第三节 社会行动模式
第六章 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过程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技巧
第三节 参与式方法在社区工作中的应用
第七章 社区工作者
第一节 社区工作者的含义
第二节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
第三节 社区工作者的角色
第八章 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社区工作发展
第一节 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与社区工作
第三节 中国内地社区工作发展趋势
社区社会工作教学指导
一、教学思路
社区工作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同时做到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也少不了相关的专业理论做支撑。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学生“走出教室”和“走上讲台”为主,教师课堂理论讲解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走出教室”,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去走访社区,深入了解社区情况,从而尝试将课堂枯燥的理论运用于鲜活的社区实践中;“走上讲台”,指的是学生在社区走访后,对收集的社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在每节课前向班上同学展示,并且能够将自己设计的社区服务方案在课堂上进行推介,经受其他学生的点评和考验,通过切实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把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同时,能够进行专业反思。此外,教师也会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设备,运用教学视频进行课堂示范和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社区工作的要点,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其所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工作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课时安排 |
1 |
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 |
1.社区与社区工作 —了解社区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理解社区工作的含义 —掌握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及专业特征 —理解社区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功能 —社区工作的发展历史 |
8课时 |
2.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 —掌握社区工作中的价值和伦理冲突,并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和难题 |
4课时 |
||
3.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 —理解社区工作的实践理论:功能学派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 —理解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增能视角、优势视角。 |
4课时 |
||
2 |
社区工作的实务模式 |
社区工作的主要实施模式: —掌握地区发展模式 —掌握社会策划模式 —了解社会行动模式 —掌握社区照顾模式 |
6课时 |
3 |
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 |
1.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社区工作的具体过程 —掌握社区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要点 —学习社区工作中几种具体技巧 —理解并掌握社区参与式方法 |
6课时 |
2.社区工作者 —掌握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了解社区工作者在工作者不同的角色扮演 |
2课时 |
||
3.社区工作方法在我国的发展 —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了解社区工作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
2课时 |
||
4 |
社区工作的方案策划及展示 |
1.社区服务方案的策划 —掌握社区服务方案策划的基本要素 —学习社区服务方案策划撰写 |
6课时 |
2. 社区服务方案推介展示 —掌握社区服务方案推介的基本要领 —能根据社区实际设计可行性服务方案 |
18课时 |
三、职业素养要求
素养类别 |
素养内容及要求 |
职业道德修养 |
1.忠于职守,自觉履行职责。 2.坚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3.严守小组社会工作的基本伦理守则。 4.尊重接纳社区的独特性,始终将社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 |
知识素养 |
1.了解社区工作在西方和我国的历史沿革,了解社区工作的过程。 2.理解专业社区工作的含义,理解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原则和理论基础,理解社区组织与管理体制。 3.掌握社区发展、社区策划、社区行动、社区教育、社区照顾、社区服务中方法和技巧。 4.理解社区工作者使命、素质、角色,掌握社区工作过程的方法。 |
技能素养 |
1.掌握社区工作中的社区分析技巧。 2.掌握与社区建立关系的技巧,并在社区走访中能尝试技巧应用。 3.掌握社区工作中的动员、宣传技巧,懂得发掘社区领袖。 4.掌握社区服务方案的撰写技巧,能独立设计社区活动方案。 5.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能在社区中独立开展工作。 |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训相结合,边讲边学,教师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在一定理论熏陶后进行实地社区的走访,及时将课堂知识迁移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在课堂讲授时,提供实践案例或教学视频,通过课堂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及视频示范,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2.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通过布置社区走访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的任务,从而在实践操作中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其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评价建议
1.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课堂展示、计划作业撰写等。
2.在平时的课堂实训和实践活动中,不但考核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果参与积极性、投入程度和合作精神等。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及顺德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实地走访机会以及阶段实训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磨练自已,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2.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书籍,使教学内容更多元化,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四)实验实训设施配备
学生在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社区工作实训室中的各项设备仪器,进行校内课堂社区服务方案的推介,从而学习社区方案的策划以及服务推介的要领。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

课程编辑者